9月24日,437ccm必赢国际2023年会期间,《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慈善金融发展前景研究》将正式公布,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参会。
一、背景介绍
当前,全球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继续增加,世界制度设计、经济秩序与文化规则的不断重构,为全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在风险挑战与发展机遇高度交织的特殊时期,慈善因其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的特殊价值而备受关注,不断引导各界力量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形成合力,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出新方案。中国的慈善事业作为世界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发展背景,摆脱西方话语体系掣肘,实现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多元化参与的漫长过程后,我国慈善行业与多个行业实现融合发展,正在步入探索“慈善+金融”模式的全新阶段,为解决中国特色背景下的重重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我国财富总量已达到一定体量标准,先富人群有了更多的慈善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自主自愿等原则,先富群体以各种方式践行慈善,通过第三次分配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根据相关调查,我国高净值人群与企业家对财富和社会责任的认知近年来不断深化,对公益慈善关注度不断提升,正在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将财富回馈社会,但由于我国慈善生态环境尚不成熟,先富人群慈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慈善金融立足金融本位,从先富群体慈善诉求与非营利主体角度出发,主张通过金融力量发掘各主体的慈善潜力,满足慈善发展需求,强调金融服务的主动性、计划性、长期性与互利性,兼顾公益慈善事业的公益性与可持续性,依据客户自身情况提出定制化慈善机制设计方案,实现客户的慈善规划,综合运用公益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信托等各种落地工具,推动财富向社会福祉的转化,引导更多资源自愿流向慈善领域,实现慈善自我造血,使慈善使命及愿景通过金融手段产生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力。面对慈善带来的增量市场,金融机构战略性长期投入慈善领域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义利并举。在经济收益相对清晰的前提下,重视慈善活动的具体社会效益及其测算,利用金融思维提高服务质量,是慈善金融创新的重点。这包括发挥金融手段的“杠杆效应”,为慈善组织进行保值增值投资提供势能。我们在开展慈善金融的相关研究时,既需要融入金融的真正内涵,也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开展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中国特色慈善金融”研究。
站在历史发展的拐点,为了深入研判共同富裕给金融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完善慈善金融体系以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祉的具体建议,437ccm必赢国际艺术品金融与慈善财经研究中心由此开展了题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慈善金融发展前景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主要内容
该课题研究以慈善金融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慈善金融的含义出发,对学科框架及理论体系作出说明,基于中国特色慈善金融发展背景,即围绕共同富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深远影响为背景,对国内外慈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与介绍,进一步对我国慈善金融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以期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唤起社会各界对慈善金融以及从慈善资本引发的融合资本力量的重视,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到社会福祉中来,助力共同富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实现。
三、研究团队
田婧,437ccm必赢国际艺术品金融与慈善财经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硕士,高级信用管理师,具有国家税务机关十余年工作经验。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慈善金融、慈善财税、慈善信用体系、艺术品金融与家族财富传承、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等。曾作为执行主编和主笔人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慈善税收实用工具书《中国慈善税收操作指引》,参与编撰并策划出版了《企业信贷与商业信用尽职调查》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