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生态要素市场、促进生态资产保值增值,既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重要抓手。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总体目标是,从使用者购买、污染者付费、损害者修复、生产者获利、改善者受益、受益者补偿六个方面出发,以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要求,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问题。
全国多地已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在先行地区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理顺绿色金融支持路径,有助于安庆市在县域层面更快更好地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此同时,安庆市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其在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思考与推进全国其他县域的类似探索。
一、安庆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
结合在安庆市县域的走访与调研,笔者认为,安庆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对生态优势利用不充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联动性不足。一方面,缺乏对全市生态优势资源的分类、测算、重组改造及深层挖掘,存在家底不清、方向不明、金融支持缺乏着力点的问题;另一方面,生态与产业融合不深,区域联动性不足,同质化资源合力开发与利用略显乏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还未能有效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给安庆市带来的机遇。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调研期间,宿松县正在安庆市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支持下,以光伏帮扶电站为示范项目,建立县域碳普惠机制,以点带面探索碳汇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这有利于提升安庆市生态与产业融合度及区域联动性。
品牌建设不够完善,生态产品溢价空间不大。安庆市拥有丰富的特色生态产品资源,但在市场占有和溢价销售方面还未取得理想成效。大部分生态农产品面临同质化竞争,溢价有限,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较弱。同时,小规模的分散生产难以实现对品牌进行有效的整合及标准化管理,也影响了生态产品溢价空间的提升,区域生态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资金支持路径单一,绿色金融供给不足。资金扶持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点多、面广、线长”,面临较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各类经营主体在寻求金融工具支持的过程中也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融资难、抵押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在妥善利用财政资金撬动资本杠杆方面仍欠缺成熟的机制设计。
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方经验
笔者针对调研时发现的上述主要难点和问题,总结了部分地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的相关主要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西省抚州市加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通过布局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工具、建立金融支持配套机制、形成多条价值转化通道、量化生态资源、强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等,探索构建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西省靖安县更是以“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发展模式为动力,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实施品牌化、标准化管理,以信用赋能金融支持。近年来,持续推进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逐步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不断提升品牌含金量,是很多地区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旗下产品横跨九大主导产业,产品溢价率超过30%。在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丽水市还开发推出了纯信用贷款“商誉贷”,并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对“丽水山居”旗下民宿的评定等级,给予抵押类和担保类最高1000万元以内、纯信用类最高300万元以内贷款。
以财政资金为支点,通过机制构建激发金融供给创新活力。财政资金规模难以满足生态项目需求,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引入社会资本支持生态项目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安吉县每年统筹资金5亿元,设立黄浦江源生态保护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由财政保障、市场调节、社会捐赠三部分组成,基金按照补偿有重点、聚焦有难点的原则,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结果为重要指标,对产业发展帮扶、生态移民安置、流域生态保护、耕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2个方面实施差异化补偿。与此同时,新兴领域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市场主体积极性不足,需要通过共担风险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安吉县率先建立了“两山合作社”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分担违约风险的机制,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两山合作社”按照8∶2的比例承担相应风险,以此实现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有效支持。
三、安庆市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结合对安庆市的实地调研以及其他地方的经验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做好顶层设计,夯实绿色金融支持基础,打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通道。一是以制度设计为引领,探索建立GEP评估体系,加快推进县域生态资产确权及GEP核算监测等基础工作,为绿色金融工具介入夯实基础。安庆市岳西县自2018年起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县GEP进行核算,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但尚在探索GEP运用及价值转化路径,建议可试点建立差异化补偿机制。二是探索建立碳普惠相关政策体系,建议重点支持安庆市宿松县正在探索开展的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同时积极参与长三角碳普惠机制联建工作,形成碳普惠机制相关的运营方案、指导文件及实施细则,以期为其他地区利用碳汇产品价值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可推广的经验。三是构建“多元联动、数智管理、平台市场化运营”的新机制,充分总结安庆市岳西县“两山合作社”的运行经验和存在的卡点堵点,探索发挥“两山合作社”的资源整合作用,创新安庆市“政银企联合助农”新路径,利用相关平台为县域生态产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激活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引入多元主体减轻财政压力。四是在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所的基础上,拓展建立产权、排污权、水权交易以外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探索共建长三角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扩大生态产品产销辐射范围。
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促进生态产业差异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屏障区,统筹生态修复基金,提升生态供给能力。二是推动资源权益类交易,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创新以生态补偿收益、林权、水权为主的市场化融资渠道,促进生态修复。三是尽力避免产品供给的重复化倾向,以差异化、链条式发展提升生态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产业主体培育和支持,以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为抓手,挖掘特色产品精深加工潜力,探索“基金+股权+项目”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建设特色发展区,依托风光电资源,推进千乡万村“沐光行动”“驭风行动”,响应“双碳”目标发展分布式风光电,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
强化县域层面对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重点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创新担保增信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支点,探索构建针对性强的生态增信机制,解决生态产品融资“缺数据、缺征信、缺担保”的问题;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性资金“资金池”,撬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将资金投向生态相关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品牌。以“生态徽茶”为引领,围绕安徽省“158”行动计划,依托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重点品牌孵化工作,通过“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建立一批集茶产业、林下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产品与特色乡居旅游、民宿为一体的集合式生态产品区域品牌,积累品牌势能,提升产品溢价。
积极争取多元资金支持,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一方面,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协作,做好生态项目谋划储备工作,选择成熟度高、管理能力强、资金使用规范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探索利用国际资金拓宽生态项目融资渠道。实践中,已有多地利用国际资金支持生态项目发展,资金来源既有多边开发银行,也有其他国家金融机构,还有气候投资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绿色气候基金等。申请此类资金支持需有严格的申报和管理程序,安庆市相关部门和机构可通过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以项目申请要求为导向,积极筛选符合资金要求的生态项目并主动向上级部门提交申请,充分利用国际资金的优惠利率及专有技术支持和援助,扩充生态项目融资来源,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效能。
本文原载于《中国金融》2023年第16期
作者:
贺锐骁 安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 遥 437ccm必赢国际院长
吴倩茜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437ccm必赢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