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437ccm必赢国际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观点摘编

发布时间:2023-10-19作者:IIGF

2023年10月17日-18日上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结合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议题平行举办的专题论坛取得丰硕成果,来自海内外的与会嘉宾围绕相应议题深入交流,为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擘画新蓝图,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增添新动力。437ccm必赢国际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围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发展、“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国别专题等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绿色”和“智慧”为主题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绿色”和“智慧”为主题。推进“绿色”主题有两大主要路径。第一,深化与共建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绿氢、新能源矿产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过去十年,中国一直遵循高效低成本原则,与共建国在其资源禀赋充裕的领域进行合作。近年来,许多绿色技术趋于成熟,价格甚至低于传统技术,因此共建国的资源禀赋和中国的海外项目合作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很大改变。例如,2021年中国宣布停止新建海外煤电项目,风电和光伏项目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发展领域。

第二,提升境外项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项目的环境表现。降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环境风险不仅应该被有效控制,还应该公平分担。因此,严格且易于执行的政策和措施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境外项目环境标准,很多行业协会也为企业制定了详细的环境行为准则,尤其是采矿业等环境敏感行业。

“一带一路”的“智慧”主题致力于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特定项目开发。近年来,多种非传统的新型技术涌现,例如建设在大型水库水面上的漂浮光伏电站、极端灾害天气预警系统、服务国内国际贸易的智能物流等,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正在快速改变劳动密集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传统格局。“智慧”一词不仅指新兴技术和服务,还涵盖人力资本的培养发展。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电信技术已经帮助非洲许多地区越过固定电话时代,直接跨入移动通信时代。中国技术正在帮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毕竟,发展的核心就是促进学习。

落实绿色和智慧“一带一路2.0”还需要更加包容多元的国际合作战略。市场化的私营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是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政策性银行的有力补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等组织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社会组织和智库专家可以协助搭建与当地社区家庭沟通对话的平台,并确保共建国绿色转型的公正可持续。例如,“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是一个联合国内与国际发展机构、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多元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50余个合作伙伴。此外,中国在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 ”倡议相辅相成,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将与国际贸易更加有效地协同发展,推动各国合作共赢。


二、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消除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的瓶颈,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为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积极倡导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之中,而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一)出台相关政策框架示范和操作指南

“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缺乏稳定的有利政策环境增加了基础设施的主权风险和融资成本。为此,中国应推动成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协调“一带一路”各国的监管体系、政策和标准,促进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框架和营商环境,推动绿色金融主流化的顶层设计和工具创新。针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障碍和风险,推动基础设施信息透明度和法律文本、贷款合同标准化等规范性建设,提供一定的风险监督和评价标准,以降低项目准备和执行的成本和风险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跨境基础设施融资遇到的不连贯的规则和制度框架,应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多边优势,建立协调机制,并提供防范货币和汇率等风险的保障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二)鼓励加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共同发布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投资原则在现有责任投资倡议的基础上,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议题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提升项目投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推动绿色投资。未来应鼓励更多机构自愿加入绿色投资原则,遵循所倡导的七项原则:将可持续性纳入公司治理、充分了解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充分披露环境信息、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多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随着更多的“一带一路”相关投资者签署该原则,可在满足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巨大需求时,进一步支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

(三)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

可持续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大、周期长、外部性强但短期直接经济效益低的公共品,要充分利用多边开发银行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惠资金,并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和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帮助“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获得长期稳定、可负担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利用自身主权信用优势从国际市场上获取长期稳定、相对低成本的开发资金来源,以开发性金融的长期资本平台为基础可匹配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有效使用开发性金融的优惠资金,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依托主权信用保障,降低项目风险预期和资金成本,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此外,面对数量众多、投资规模大、实施和回报周期长、风险高的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多边开发银行之间以及多边开发银行与其它开发性金融之间形成协调互补的合作关系极为必要。

(四)撬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

除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外,更重要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股权融资等多种创新金融工具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例如,通过在开发性金融机构、政府、主权财富基金、私人资本之间组成共同融资结构、混合金融或辛迪加贷款,以扩大基础设施资金供给基础和畅通资金供给渠道,充分发挥多边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协同互补优势,并为促进优惠气候资金提供者、捐赠者、私人基金会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寻找创新路径。再如,通过分阶段融资,即针对可持续基础设施不同阶段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投资,以合理使用稀缺的财务能力和撬动广泛的私人资源。而通过风险分担资金机制,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此外,依托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推动发行跨境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本币债券,设立区域性多双边绿色基础设施基金和促进绿色项目广泛应用PPP模式等。鼓励按照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发行跨境绿色债券。探索可持续基础设施指数工具和产品的开发,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基础设施成为可投资的资产类别。

(五)支持绿色技术投融资

可持续基础设施及互联互通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的是,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低碳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但是,可持续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特高压输电、核电、高铁、ICT基础设施等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形成了先进的研发、装备和生产能力。因此,一方面,依托亚投行、新开发银行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情况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在满足“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开发性资金需求的同时,注重引导“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需求,加强对于可持续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的支持,同时帮助建立有利的政策框架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另一方面,要尽快建设“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基金,加强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转移转化,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新技术开发阶段的技术风险、支持新技术的演示和扩大应用、提高新技术的可融资性。

(六)加强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的挑战之下,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加强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和分享,加强不同的标准体系和规则之间的协调性。中国作为绿色金融引领国,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工作,为克服社会资本进入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壁垒和障碍因素开发相应的知识工具和能力支持机制,主要包括: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和各项制度安排、绿色金融创新工具和方法学开发、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同时重点关注和管理“一带一路”投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充分发挥政府、协会、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组织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相关的能力建设,使参与对外投资的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了解“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掌握环境风险量化分析方法,并将之纳入到内部风险控制程序之中。


三、中埃在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领域的合作建议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非洲各国的能源转型路径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埃及正在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绿氢基础设施方面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虽然已经参与到这两个领域,但与欧洲和中东及北非的投资者相比参与度还较低。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绿色技术大国,需要扩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非洲市场的参与程度。

第一,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应提高对在埃私营中企的支持力度。在埃及市场中,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国企业除了国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也包括私营可再生能源零部件(如太阳能电池板和开关设备)的制造企业,但这些企业往往会被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的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所忽视。正在崛起的中国绿色科技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支持来突破国内市场的舒适区,尽早参与到竞争更激烈的海外市场中。

第二,中国政府的援外项目和国际发展项目应在支持大规模投资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补充作用。中埃太阳能联合实验室的成功说明了这种国际发展项目可以提升当地的工业产能和研究能力,这对于埃及未来的能源转型进程至关重要。

第三,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更灵活的融资和商业模式来提高竞争力。中国在埃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绿氢市场参与程度较低,这表明以往大型能源基础设施海外项目的传统发展模式也许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规模相对较小、建设速度较快、需要更灵活的融资方式、需要与快速变化的上/下游部门(如储能、智能电网和其他相关行业)更紧密地融合。在这个由传统基础设施向绿色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中国企业需要创新升级海外项目的发展模式,提高竞争力。


 


作者:

 

王遥437ccm必赢国际院长

沈威437ccm必赢国际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陈翰437ccm必赢国际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437ccm必赢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