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437ccm必赢国际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施懿宸、程心如:智能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探索浅析

发布时间:2023-12-20作者:程心如 沈奕辰 437ccm必赢国际

作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交通在提升交通效率,保障安全、服务公众等方面成效显著,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交通拥堵和污染,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构建三大运行层次:信息采集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处理层。这三大运行层次需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因而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投资支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智能交通行业的国内外技术发展、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保障和促进智能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与升级。


一、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梳理

(一)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指的是智能交通的运作系统,也被称为智能运输。它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并加强车辆、道路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该系统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网容量、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能源以及降低环境污染。

现如今,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航空运输与海运智能化等。此外,共享单车、网约车、分时租赁、充电桩等装置,就是运用资源共享系统在交通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作用。在桥梁、隧道、浓雾、风雪等高风险地带扩大监控范围,在道路交叉口上设置电子警察、高清卡口、车牌抓拍、信号灯等对来往车辆进行引导,从区域监测方面不断迈向智慧化。除此之外,还有电子公交站牌,自动售检票系统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等技术。

这些智能交通系统将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而使其管理更高效,在提高其运营、维护、安全和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实现网络化运营调度、采集多源客流监测数据。通过构建智慧客流分析及预测系统、提升机电设备、车辆和轨道设施的自动化检测和诊断水平;促进设备设施的维保由“故障修”“计划修”向“状态修”“预测修”转变、实现安全保障工作的智能化、实现服务的便捷化及人性化。

另一方面,智能交通系统也聚焦于可持续化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采用了各类节能设备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如节能型照明光源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和利用、列车的“节能惰行”运行模式、列车的轻量化、永磁牵引技术的应用、根据环境感知实时进行变频调节的通风空调系统等,为节能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国内智能交通相关政策梳理

为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研发智能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在智能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较大。国家层面上,早在2001年中国就提出《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明确智能交通的8大领域,34项服务和138项子服务,为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出台多项政策,继续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发展。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2022年1月,再次下发《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将构建基于北斗、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创新示范应用,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十四五”时期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信息技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十四五”规划中独立篇章专门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将智能交通列为“数字化应用场景”专栏首位,确保数字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发布,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机遇。地方层面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截至2023年2月共有31个省市发布智能交通“十四五”专项政策。如广东省以“远近结合注重落地、承上启下跨界协同、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动态修订跟踪评估”为原则发布《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建改造扩建智能高速公路达到10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覆盖率达3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试点10个以上,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示范工程5个。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带来更高效、精准的交通运营和管理,有助于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和交通流量调度,也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的参与和投入,形成数字交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智能交通设备制造到数据分析服务,从导航系统提供商到交通运营管理平台,相关企业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数字交通产业的发展。

表1 智能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现存问题与挑战

(一)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安全性尚存问题

在智能交通出现之前,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一些常见的影响安全性因素,例如陆上交通常有的司机驾驶疲劳、分心,空中运输中包括飞机失事、紧急迫降等事故风险。然而,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这些因素逐渐被取代或减少,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风险因素。虽然智能交通系统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它们仍然依赖于软件和传感器等设备的正常运作。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或受到干扰,可能会导致智能交通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增加事故的风险。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智能交通系统需要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运输载体位置、行驶路线等敏感信息。恶意攻击、数据泄露或滥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个人隐私和交通系统的可信度造成威胁,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并且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涉及法律和道德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例如,自动驾驶车辆出现事故时责任归属、违法行为的处理、道路规则的适应性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与人类驾驶员共享道路时的道德抉择问题,如避免伤害、保护乘客和他人的生命等。


(二)智能交通领域外部风险转移问题

在智能交通的外部风险方面,面临着与其他道路用户的交互问题。目前,道路运输的参与者不仅有装有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工具,还有人为操控的交通工具、行人和自行车等其他参与者。智能交通技术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和预测这些参与者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反应。然而,其他道路用户的行为是多变且不确定的,例如陆地交通中的车辆突然变道、闯红灯、突然停车等。这些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智能交通系统难以正确识别和预测,从而在交通中产生意外情况和风险。不仅如此,智能交通还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例如,恶劣的天气条件、道路工程或交通管制等因素可能会干扰智能交通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于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控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使用更高级的传感器和感知算法来提高对其他道路用户的感知能力,例如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来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同时也有必要建立有效的通信机制,例如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够与其他道路用户进行沟通和交互,通过车联网技术、交通信号灯的信息交互和行人识别系统等实现,以提高交通协同和安全性。


(三)智能交通行业绿色融资供需不平衡

按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课题组的测算,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三十年中国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确定的211个领域内将产生487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需求。绿色贷款按用途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类。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交通运输业绿色贷款余额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年初增加4655亿元,而交通运输行业若想要确保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至少需要在产业规模上投入50万亿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预计每年需要在交通行业投入1.2万亿元才能确保碳中和目标及时达成。按照交通相关产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不同领域)占1/3的份额大致计算,未来40年每年需投入5000亿元左右。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投资需求与目前投入到该行业的绿色贷款相比,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均存在资金缺口。

具体来说,绿色金融不能有效支持智能交通领域融资主要是由以下一些方面导致。一是缺乏智能交通绿色项目定义和标准。绿色融资涉及对项目的环境友好性评估和认证,但智能交通领域对于何为“绿色”尚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和标准。这导致了在融资过程中难以确定哪些项目符合绿色融资的要求,给资金筹措和审批带来了困难。二是针对智能交通的评估方法不完善。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的项目,目前可用的绿色融资评估方法和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智能交通涉及复杂的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其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仍存在一定挑战。三是智能交通项目投资的风险和回报不平衡。从投资者和融资机构的角度来看,智能交通领域的绿色项目在风险和回报方面存在一定的平衡难题。虽然这些项目具有环境和社会效益,但与传统交通项目相比,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更长,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较高,这使得一些投资者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三、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

(一)建立完备智能交通效益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准则

在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建立完备的智能交通效益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准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确保智能交通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更加科学和可持续,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促进智能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同国家的经验也为我国智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在欧洲方面,德国的国家智能交通战略(ITS-Strategie Deutschland)提供了详细的效益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准则,为智能交通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提供了指导。欧洲车载紧急呼叫系统(eCall)也是一项成功的智能交通项目,该项目通过车辆与紧急服务部门的联网,提高了交通事故救援的效率。

美国方面,美国交通部(USDOT)制定了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共享的准则,促进了各个城市和州之间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样的努力有助于实时监测和管理交通流量,并提供准确的路况信息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机构。并且在智能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美国非常重视效益评估和可持续性的考虑。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会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效益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投资回报。比如在评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时,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会考虑其对大气污染、水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他们还会计算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潜在效益,并评估其对人们健康和社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二)加强金融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支持和激励

强化绿色金融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对策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参考国外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项目设定的标准,对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城市交通绿色产业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英国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英国绿色金融战略》,旨在推动金融业支持可持续发展,该计划明确提到将智能交通技术纳入绿色投资和金融支持范畴。政府鼓励金融机构为智能交通创新项目提供融资,为相关企业提供贷款、风险投资和其他金融服务,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激励措施。同时英国政府还设立了清洁交通技术基金,旨在促进低碳交通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该基金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帮助其实现商业化。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推动电动车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其他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的发展。


四、智能交通领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新建议

(一)“金融科技+智能交通”模式创新

“金融科技和智能交通”结合是未来交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智能交通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创造了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也为金融资产升级和服务转型带来了新思路。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的发展,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智能交通正处于产业和金融的结合阶段,具备深耕和投资的潜力。作为金融行业的责任,金融科技应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结合场景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为智能交通产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助推智能交通新经济的繁荣发展。一是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建立专门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金融科技企业与智能交通企业的合作与创新。具体而言,由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等主体共同合作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平台可以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帮助智能交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平台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创业孵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合作对接,贷款担保,市场推广等。通过为智能交通企业提供创业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不仅如此,平台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智能交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融资服务,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二是引入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所有交通数据都被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上。这样,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交通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表现,提高对其的信任度。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将各方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这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为智能交通企业提供更准确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个人用户的隐私数据提供更好的保护。智能交通系统中涉及大量的个人数据,如位置信息、乘车记录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这些个人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提高用户对智能交通系统的信任度。


(二)保险大数据定价及金融产品创新

在智能交通发展背景下,随着未来交通事故发生影响因素的转变以及现有交通环境的变化,保险公司在新型机动车辆保险定价上基于的数据来源、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和数据口径也都相对应地发生变化,传统车险的“从人、从车”定价方式也向“责任因素、环境因素”方向转变,更多参考无人驾驶汽车、共享出行、车主画像、汽车测试、运输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等多维的数据来源和新型的定价模型。基于大数据的车险定价将会更加精准,从而提高未来机动车保险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

绿色融资方面,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等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对绿色收费公路、充电桩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智能交通运输行业,以满足“双碳”目标下智能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融资需求。


(三)推进智能交通国际合作

通过推进智能交通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标准与规范的统一,促进跨国融资与投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与试点项目,并支持发展中国家智能交通建设。这将为智能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机遇和支持,推动绿色金融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智能交通创新基地,为创新型智能交通企业提供孵化、加速和投资服务。该基地可以成为智能交通技术和绿色交通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国际资本和人才的参与,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智能交通技术标准。促进国际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统一,以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互相兼容和操作,将有助于实现跨国界的智能交通数据共享、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


参考文献

[1]贺鹏飞.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新趋势[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No.182(07):56-58.

[2]张晓春,孙超,邵源等.新时期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思考[J].城市交通,2023,21(01):1-6+59.

[3]刘昭然,诸立超,苗蕾.欧盟《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战略》要点及启示[J].综合运输,2022,44(10):145-148+157.

[4]晋颖,强晓楠.智慧交通发展背景下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中国保险,2022,No.413(05):16-20.

[5]王婷.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金融模式创新探析[J].未来与发展,2021,45(11):18-22.

[6]朱文瑜. 国内外智能交通的政策与发展[C]//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科学与现代化》2021年第三季度.2021:15.



作者:

程心如 437ccm必赢国际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沈奕辰 437ccm必赢国际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