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
中国与科威特签署多项合作文件,涉及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国内新增装机超预期,美国需求有望回暖
(二)地方
山东建成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公路
内蒙古包头制造助力“绿电进京”项目建设
国际
东京证券交易所将于10月11日开设碳信用交易市场'
土媒:土耳其正开发建设容量为3万桶的石油库项目
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长时储能技术缺口依然较大
“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很快,成本持续下降,但它们的特征是分散、间歇和不稳定。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时不得不弃风弃光,抑制了风、光的实际利用水平。储能恰恰可以平滑能量波动,提升风、光实际利用率。”赵天寿表示,到实现碳中和之际,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占比预计从现在的4%升至60%,装机规模相应达到50亿千瓦。“按照20%-50%的配储策略,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至25亿千瓦,这个量大大超过了目前的煤电装机总量。可以说,碳中和时代对储能的需求非常巨大。”除了增量,“双碳”目标还对储能发展提出质的要求。“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要求非常苛刻,包括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长寿命,以及没有资源和地域限制等多个方面。”赵天寿强调,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风电光电均存在不稳定性。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对储能进一步提出高要求,其中尤为需要长时储能。赵天寿解释,风、光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主导,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能量输出存在长周期波动,很可能出现长时间间歇,与用能需求不匹配。“在数小时、数天甚至跨季节时间范围内,为避免发生供电间断,长时储能就显得很重要。比如《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现已明确要求开展长时储能关键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