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资讯订阅号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整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看,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2%,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的贡献率达到94.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8%,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
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鼓励民营企业、活跃资本市场等政策,均致力于提振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预期和信心,众多专家学者近期对宏观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建言献策。本期嘉宾认为,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尤其是居民服务和居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恢复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和预期等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
基建投资效益是否在下降?除了房地产之外,基建投资还有哪些增长点?“基础设施红利”如何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提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用?增发1万亿国债,对投资有何影响?明年财政政策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吗?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437ccm必赢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锋。
刘锋的主要观点:
国内基础设施基数较大 增量放慢属于正常情况
房地产从需求结构来看 还有改善和增长空间
加大“民生工程”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居民安全感
中国已享有领先世界的基础设施红利
大量基础设施效能还有进一步释放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 关键是完善生产关系
提升经济附加值要靠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
一万亿特别国债体量有限 示范性作用更大
明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国内基础设施基数较大 增量放慢属于正常情况
第一财经:刘总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前10月份的基建投资是同比增长了5.9%,比前9个月份还回落了0.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上马的情况下,同时三季度我们看到统计局的消费支出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94.8%,所以如果按照贡献率看的话,投资确实是相对来说弱一点,这是否说明包括基建投资在内的投资效益正在下降?
刘锋:对,就从投资的角度来讲,你刚才说的是一个量的问题。因为我们固定资产投资也好,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好,过去40年,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而且每年这个量很大,所以说基数很大。那么现在突然放慢速度,如果你看绝对值的话其实还是不少的。
我们已经通过40年左右的这种建设,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超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还要再做增量的话,慢一点是应该的。很多内容其实我们已经超前了,但是我们有很多的短板,一会儿我们再说这个事,但是单从数据上来讲,我觉得并不说明太多的问题,我们要看它的绝对值。
房地产从需求结构来看 还有改善和增长空间
第一财经:之前有很多的官方人士都表态,房地产一方面还是国民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柱型产业,但是我们确实再也回不到过去10年、20年的高增长了,在这种情况下,基建投资的哪些领域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或者拉动的作用?
刘锋:不管是哪个国家,房地产一定是国民经济的最大的一个支柱跟体量。只是现在,你会发现我们的房地产的二级市场并不发达,再一个就是说房地产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就是说它改善型的要求很高,这样的话我们要在二级市场上把市场搞活,包括装修,就是在存量上做文章的空间非常大。
加大“民生工程”等软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居民安全感
第一财经:从基础设施投资的内部结构来看,民生补短板的这一块增长很快,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推进民生工程是一直在进行的,现在我们所说的推进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我们之前所说的有一些不同点吗?
刘锋: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展开一点,为什么说是软性基础设施和硬性基础设施,它区别在哪呢?
硬性基础设施,就是我们看得见的这些铁路、高铁、体育设施,包括城市建设设施,地铁,这是硬的,这是拿钱砸出来的东西。但是你要发挥这些投资的作用,要靠什么?是要靠管理,是要靠机制,是要靠权益的保护,这些东西能够让它更好的提高使用效率。
我们民生工程也是一样,本身就是基础设施,我把它定义成软性基础设施。软性基础设施还包括什么?包括怎么把硬性的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的这种管理体制,这种法律体制,这种保障体制,比如说像现在REITs,现在很多社会资本进入,包括融资体系方式的这种创新。
中国已享有领先世界的基础设施红利
大量基础设施效能还有进一步释放空间
第一财经:您提到一个词叫基础设施红利,能不能具体给我们来解读一下什么叫基础设施红利?您觉得它是存量还是增量,它在未来怎么样来拉动经济有一个更高质量、高效的发展?
刘锋:基础设施红利,其实您刚才说一个存量跟增量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说既有存量的红利,又有增量的红利。存量的红利其实我们到今天来看,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企业,甚至中国的政府,已经享受了我们基础设施,一流基础设施,你已经获利了。那么增量,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的基础设施它的效能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还可以进一步释放。
第二就是我说的短板,就是我们现在基建的重点,更多的短板是机制体制,这种法律制度、保护机制和运营机制,这些东西要不断的完善总结经验,能让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发挥效能。
比如说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闲置的基础设施,因为政府建完了,怎么使用它?是不是有偿还是怎么样?这些东西我们是需要引入各种社会资本也好,要把它盘活了。比如说可以通过REITs这种方式,我们不是没有工具,我们其实是有很多的这种金融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这个东西要在机制在体制建设上头,尤其在一些法律法规上头,要不断完善,不断探索。
这样的话,把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的,而且是已经建得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发挥更多的效能。
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 关键是完善生产关系
提升经济附加值要靠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
第一财经:您刚才也聊到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个词。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占美国的大概44%,最近业内包括您在内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附加值不高,您刚才说了这么多的基础设施红利,怎么来通过基础设施红利来解决我们现在经济附加值不太高的问题?
刘锋: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44%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它是相对值。美国是1,我们是0.44,这个0.44还是17年、18年的情况,这两年我们发现还在往下走,这就有点奇怪了,我们现在可能是只有0.43、0.42了。
生产力我们现在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一点都不弱,按马克思的说法是什么?生产力要通过生产关系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就是生产关系现在出问题了,我们要不断完善。生产关系是什么?就是要素组合的配置方式,我们现在要用市场来作为配置的主要的场所。但我们说了很多年了,但是实际上这个过程到今天为止,我们大家也看到,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完善空间的。
所以现在我为什么提出基础设施红利,就是说,如果我们在生产关系上头能够进一步的完善。你比如说经济附加值的问题,我们生产的东西只是中间生产加工的环节,前头你看设计、创意这部分,附加值很高,我们没有。包括我们后头怎么把这个东西卖出去,我们在这两边的附加值是很低的。
但是经济附加值提升要靠什么?要靠创新,要靠工艺,要靠能力,要靠知识产权这些东西来产生。这些东西的产生是需要很好的那种软性基础设施,首先知识产权,你得保护人家发明一个东西,对知识产权的这种保护力度,包括反不当竞争法,你看人家是专门立法来做这种事情,这些方面都是软性基础设施。
一万亿特别国债体量有限 示范性作用更大
第一财经:在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块,我们看到增发了1万亿国债,您怎么看?对接下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什么影响?
刘锋: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们1万亿,甭说1万亿,前两年我们已经几万亿都砸进去了。但今天新增的这1万亿它有明确的指向了,全部释放给地方政府,而且就是说可以长期使用,而且有明确的指向就是要救灾防灾。这是好的,但是能解决多少问题,体量还不是很够,当然这本身是新增的,但它有一些示范作用。
我更倾向于看到比如说咱们财政部门发一些特别的国债,就专门针对打造新的民生工程体系,就用这个钱建立养老体系,就用这个钱建立医疗体系,增加多少个医院,在什么地方,新增多少床位。我就用这个钱哪怕打造社区服务,托儿所,对吧?把民生工程弄好了,其实它有很多的衍生的效用,不要只看到财政花钱了,你看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了,它会释放出很多的能量。
明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 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第一财经:您如何来看待明年的投资?其实现在市场上很多都预期明年财政政策会继续加大力度,认可这个看法吗?
刘锋:从财政上,从货币政策上都在发力,加大力度是肯定的。但是当然这个效果怎么样,其实前期比如一个月前两个月前出台的效果,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效果不是那么太明显。反映什么问题呢?
当然世界格局变化会影响投资人的预期,或者消费者的预期。但消费跟投资在慢慢的恢复,速度慢一点,但我相信明年会好一些,但是我还是强调什么,就是我们应该把钱要用到真正能够解决投资者和消费者核心关注的内容上,可能会对恢复投资者跟消费者的信心,效果更好一些。保障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不是在减少。养老床位越来越多,养老的成本,自己花的钱越来越少,我的养老金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的这种预期。如果在这些领域里头,让老百姓有这种感觉的话,形成这样的长期预期的话,我相信我们经济自然就会,大家敢投资、敢消费,我们的经济就会上去了。